想到什麼寫什麼
2008年以來美國實施量化寬鬆大量印鈔,至今都已經13年了,這麼龐大的貨幣超發,卻一直沒有造成美國本土的通貨膨脹,主要原因在於美元霸權之下,美元可以到全世界買進他們需要的任何商品,這等於是把通膨輸出到全世界。
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國配合大量提高產能,讓美國人民可以持續享用物美價廉的各式商品,幫助美國穩定物價抑制通膨,而中國則是擴大就業保住經濟成長,中美當時是互蒙其利,所以雙方關係不錯。
然而大約在2015年之後,中國開始實施供給側改革,主動去產能去庫存,推動產業升級。對內來說,這是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方向,看似和其他國家無關。然而對外來說,這會造成輸美產品漲價,推高美國通膨壓力。發展到這個時候,中美雙方利益就開始有點脫鉤,那時可能就是中美關係的轉折點。
然後到了2018年,川普正式打響貿易戰,企圖加快製造業移出中國,即便貿易戰可能推高自家通膨也無在所不惜。2年後疫情爆發之初,看起來中國真的岌岌可危,國內疫情嚴峻,到處封城停工,貿易戰又持續給予壓力,製造業外移更嚴重,中國情況看起來相當不妙。
沒想到中國快速控制住疫情,基本上恢復了生產,反倒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疫情反覆爆發,本來希望取代中國製造業地位的東南亞尤其嚴重,這時候環顧全世界,能夠提供幾乎全產業鏈正常生產的國家居然只剩中國,這造成2020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創下史上最高。
然後中國一看,這麼好的機會怎能放過,不但取消鋼鐵出口退稅,反而還提高出口關稅,反向輸出通膨給美國。美國總統拜登現在非常頭大,想要緩解國內通膨壓力,然而既不敢升息也不敢取消貿易戰,前者怕股市崩盤後者怕民調崩盤。5、6月CPI漲幅都超過5%。這麼高的增幅還能忍受多久令人懷疑,老實說,投資真的該保守一點了。